欢迎访问BB贝博APP体育,咨询电话:400-658-0379
首页 > 成功案例

抱团壮大拓市场打造果蔬新园区--玉门市清泉乡康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

来源:BB贝博APP体育    发布时间:2025-06-27 07:22:56

  

抱团壮大拓市场打造果蔬新园区--玉门市清泉乡康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

  玉门市清泉乡康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2月,合作社位于清泉乡跃进村。合作社办公用房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配套办公、科技培训设施设备、检测室、人参果分选包装间、合作社培训基地和培训学校。合作社目前注册社员216人,现有日光温室754座1056亩,种植人参果652棚913亩,人参果种苗驯化基地1000㎡,技术人员8人,固定资产达1000多万元,辐射带动农户1500余人。2008年,跃进村被市政府授予“人参果产业化专业村”称号。2009年“祁连清泉”人参果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注册了“祁连清泉”商标;2010年以来,清泉人参果先后在国家第八届农博会、上海绿博会、甘肃省农交会和中国天津全国食品博览会等大型农产品展览会上荣膺金奖。2014年“祁连清泉”商标被评为甘肃著名商标,品牌优势逐步凸显。同时康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2015年被甘肃省农牧厅评为全省绿色食品先进企业。2017年“祁连清泉”人参果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成功入选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目前在合作社的运作下,“祁连清泉”人参果已成为清泉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支柱型产业。

  近年来,合作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科技为依托,积极探索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农户与合作社利益联结起来,以合作社带农户,引导全乡人参果种植户由“单兵作战”向“联合发展”转变,形成聚合效应,实现“抱团”致富。一是明确一个目标。合作社2009年首次引进栽培人参果,受益于沙泥土质、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势,清泉人参果具有纯天然、口感好、色泽美、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全乡成立了5个人参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500余人。目前,清泉乡已成为玉门市连片顶级规模的人参果种植基地。合作社的目标就是建立人参果产业园,带动农户致富,实现农户和合作社共同富裕。二是树立两个理念。康源果蔬合作社按照“政府引导、合作社投资、群众参与”的发展理念和“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生产经营理念。积极创建“合作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产业园+农户”的运作模式,充分的发挥企业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提升产品附加值,让群众在合作社里增收,让合作社在经营中盈利,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三是增加农户收入。增加务工收入。康源果蔬合作社每年吸纳长、短期劳动力就业120人,农户每年可增加劳务收入2万元以上。种植收入。棚主通过一年两茬的种植,棚均年收入不低于3万元。

  一是打造“一核三区”。为持续发展壮大祁连清泉人参果产业,合作社按照“提质、增效、扩量”的思路,规划建设“一核三区”人参果产业园。“一核”即人参果产业核心示范区,“三区”即清泉村主产区、新民堡扩展区、白杨河育苗区,形成三区联动一起发展、拱棚温室互相补充、科研生产互相配套的人参果产业格局。目前,合作社共形成11个人参果种植片区,种植规模达到2380亩,年产量6000吨以上,实现销售额5400万元。二是“带、联、销”解决种植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用好“带”字诀、“联”字诀、“销”字诀,切实解决农户种植的“单打独斗”和“零碎化”经营问题,让农户有效改善生产条件、提升抗风险能力、拓展增收空间。同时将农村的农民进行组织,有规模有组织的进行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促进了产业规模的形成,还通过牵线搭桥对接市场,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经营渠道,保障了市场供应,提高了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合作社建立初期,受销售经营渠道不畅、经验不足、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等影响,造成产品滞销,给合作社的运营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彻底扭转不利局面,拓宽销售经营渠道,2020年,清泉乡依托清泉农业科学技术股份公司、康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火烧沟种养殖合作社等9家新型经营主体,签订人参果购销订单7个1400吨,建成人参果销售中心1个,人参果直销店12个,拓展终端网点20家,建成电商服务站5个。至目前,累计销售人参果712吨,实现出售的收益640.8万余元,农民人均收入1665元。同时,该合作社热情参加农业保险,有效地规避了价格风险、销售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合作社的种植、销售均有了保障,各成员也就吃下了“定心丸”。

上一篇:点赞!滨州市4个事例当选山东省底层卫生立异展开论坛典型事例
返回列表
下一篇:澳门跨区处理慵懒拆建物料首个成功事例